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
簡介: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位于廣州市沿江西路29號、粵海關舊址“大鐘樓”內。博物館接收、保管來自全國的藏品六千多件,目前展出近千件,其中包括1878年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李鴻章題寫的“津海新關”牌匾、毛主席親筆簽發的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孔原的任命書等珍貴的文物。以珍貴的實物和翔實的史料,綜合運用傳統陳列方式和現代科技手段,展示了中國海關的發展歷史和建設成就。
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29號
開放時間:每周三 9:30~16:00
通過精心策劃和專業搭建,2025北京國際潛水展覽會的展臺將成為展示企業實力、推廣產品、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
5G的出現創造了各種可能,而5G在展廳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樣化,4月7日,江西聯通與江西北斗衛星技術運營有限公司簽約全國首例5G+MR及全息投影展示項目,填補了5G+MR及全息投影技術在展廳應用的空白。
青云書院藝術館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當時廣州府、肇慶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資建造的合族祠,為參與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廣州城參加科舉考試、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事務時提供居所。2009年因廣州舉辦亞運會的契機,青云書院得以修葺一新,重見天日,并定位為展覽用途。目前人們看到,在周邊商業店鋪林立下,古書院的青磚墻、蝸耳屋、博古脊、青云巷、滿洲窗等各種嶺南建筑元素交織在一起,顯得更為特立獨行。
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博物館恢復開放指導意見,經上級部門同意,該館部分展廳恢復對外開放。
昨日,記者從南頭古城博物館獲悉,因設施改造,南頭古城博物館需臨時閉館2周,從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將暫停開放和參觀預約,11月3日恢復開館。
第十七屆中國文化產業博覽會將于9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辦。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是全球首個實現全館覆蓋5G信號的智慧展館。先進的IT基礎設施與條件,不僅將為文博會的信息化服務增添強勁動力,也將為觀眾帶來更多的智慧化體驗。
中國移動發布《5G垂直行業應用白皮書》,深入解析5G賦能V2X自動駕駛、飛聯網、智能電網、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智慧校園、城市綜合治理、高清行業視頻等8大垂直行業應用,探索5G時代各行業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和發展趨勢。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又稱神農草堂,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創建于 2006年,是全國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體的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綜合展示中華中醫藥文化、嶺南醫藥、中醫藥養生、藥食同源文化及藥用植物種植等方面內容,兩期工程總占地面積為25300平方米,游客可在此享受到淋漓盡致的“中醫藥文化盛宴”。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館內設置了《流淌的輝煌》專題大型展覽,展覽以圖片、實物、模型、蠟像、電子屏幕影像和DVD播放等形式展示廣州海上絲路在歷史積淀過程中耀眼的輝煌。紀念館主體建筑包括有二層前后兩進的黃埔稅館、永靖兵營、買辦館和"古港遺風"紀念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