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展覽館協會為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會員單位產生的影響,于2月5日開展疫情對會員單位的影響調查。據調查報告顯示,各單位的復工時間都較為延遲,大部分單位預計此疫情將導致單位損失超過100萬以上。
據調查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及各地新出臺的企業復工政策,各單位的復工時間都較為延遲,復工時間在2月11-20日的單位有77家,占總數的39.49%;2月21-29日復工和3月以后復工的單位各有53家,分別占比27.18%;在2月10日前復工的單位有12家單位。主營業務為組展商、場館經營、活動策劃與展臺設計單位多在2月11-20日或3月以后復工;會展技術服務、施工搭建和其他服務商型的單位多在2月11-20日或2月21-29日復工。
受疫情影響,超過一半(61.02%)的參與調查單位預計返工率會比往年低,其余基本與往年持平。經交叉對比分析發現,各類主營業務單位復工率大都比往年低,明顯未有返工率比往年高的單位。因疫情發生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于2020年1月23日實施封城措施,為控制疫情蔓延,至目前無確切恢復日期。中國展覽館協會考慮到如企業單位有湖北籍人員對復工率會有一定影響,根據調查數據得出,有115家單位并無湖北籍員工,占總數的58.97%,其復工率也大多與往年持平。湖北籍員工占比9%以下的有62家,湖北籍員工占比10-30%的有13家,湖北籍員工占比30%以上的單位有5家。有湖北籍員工的單位復工率明顯會比往年低一些,其中有湖北籍員工占比30%以上的單位都是注冊在湖北當地的單位。
據調查數據顯示,調查單位預計到3月延期或取消的展會數量將增大,至于預計延期或取消的數量各地不一,從3-5個到200個都有。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單位預計此疫情將導致單位損失超過100萬以上,多是主營業務為組展商、場館經營、會展技術服務、活動策劃與展臺設計、施工搭建、其他服務商類型的單位。
中國展覽館協會疫情影響調查報告包括會員單位的基本情況、復工情況、對地方捐款捐物情況、預計展會影響情況及各地政策辦法及疫情對各會員單位影響及相關建議等內容。截至2月12日,共獲得有效問卷195份。(王俊杰/文)
文章來源:《中國展覽館協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調查報告》,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本報訊(記者 朱立奇) 主題為“讓藝術充滿生活,與城市共襄盛典”的寧波市城市展覽館跨年活動前晚舉行。當晚7時,跨年活動在城展館一樓多功能廳正式開始,大樂團演奏、甬劇表演、越劇聯唱、彈唱表演、古箏合奏、鋼琴獨奏、扇子舞等十多個節目先后登場,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近日,航城街道調研組前往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百馬鄉、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開展扶貧協作調研活動。同時,還帶上了書包、文具、零食等慰問品和慰問金,深入貧困戶家中,為他們送去溫暖和祝福。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對于特裝展位,參展商需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設計方案,包括立體彩色效果圖、平面圖、用電資料等。設計方案需經過審核,并符合展館的消防安全規定。
簡介:廣州博物館(舊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山鎮海樓,1929年2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為我國最早期創建的博物館之一。是收藏有關廣州歷史文物,舉辦陳列展覽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專門機構。館址鎮海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建筑,被譽為"五嶺以南第一樓"。"鎮海層樓"和"越秀層樓"分別是清代和現代羊城八景之一。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占地30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1600多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恒、馮杰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館藏文物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 館內館藏文物約1700件(套),以“文物+文獻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
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25個典型案例之一——龍崗區寶龍街道大田世居(大田匠作文化村)已于近日開門迎客。
設計方案確定后,參展商將開始展位施工工作。這包括展位搭建、材料采購、設備安裝等多個環節。由于深圳會展中心是專業的會展場所,因此參展商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展覽服務設施和技術支持。
數字展館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展館形式,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建設智慧數字展館,給更多人以全新的瀏覽方式,比如法國盧浮宮數字博物館、紐約大都會數字博物館等,都有線上數字展廳。近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11月4日正式推出VR網上展館,館歌《僑愛中華》同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