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重慶自然博物館將自3月18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重慶自然博物館開放時間為9:00至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逢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
目前,三層環境廳暫不開放,其余常設展廳及文創銷售區正常開放,特展廳免費開放,游客中心暫停使用,餐廳、咖啡廳暫不對外營業。
同時,暫停定時定點的人工講解,推薦使用微信語音講解,暫不舉辦線下講座、培訓、研學活動,館內空調及新風系統暫停使用,電梯、電扶梯以及展廳中的按鍵式設備暫停使用。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后將采取實名制網上預約、分時接待、錯時分批入館等舉措,減少展館內人流密度。
開放初期每日人流量不超2000人,按上下午各1000人嚴格限量。僅接受散客(個人)預約,不對團隊開放。
同時,實行單循環參觀線路管理。先參觀一層4個展廳(特展廳、貝林廳、重慶廳、恐龍廳),再參觀二層2個展廳(地球廳、進化廳),參觀完畢后從二層步梯返回至一層中央大廳,并從出口離館。嚴格各展廳進出口管理,避免逆行。
觀眾入館時須進行安檢和體溫自動檢測。凡有發熱(體溫超過37.3°)、咳嗽、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等可疑癥狀者禁止入館。體溫檢測異常者須立即就醫,或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到臨時隔離點配合接受防疫檢查。
觀眾入館安檢時請出示“預約信息”“惠游碼”及有效身份證原件核驗。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廣府狀元微型博物館以“狀元文化”、“廣州本土文化”為主題元素,致力于打造草根文化、街坊文化,不少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團隊都以此為活動基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久遠,內涵豐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蘊含著民間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承載著特有的文化魅力。位于市文化館內的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就是重要的非遺展示場所。近期經過調整布展,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重新亮相,增添新展品,增加新互動,耳目一新,煥發新機。
5G的到來會形成真正的海量數據,萬物互聯。在這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目前上海北外灘虹口區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區5G網絡全覆蓋。鑒于目前5G還在探索期,4G網絡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在不斷完善4G基礎設施建設,將弱覆蓋地區信號進一步增強。
2025年上海國際孕嬰童展覽會(CBME),展會時間:2025年07月16日~07月18日
廣州東平典當博物館是內地首家典當博物館。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北側高五層,南側高四層,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樓狀。如今僅存當鋪的倉庫樓,四面都有開窗,窗口都是內大外小,花崗巖石窗套,屋頂建有女兒墻,使得整幢建筑外觀上呈現出碉堡狀。屹立百年的東平大押,見證了羊城物事的興、衰、榮、辱。
國歌展示館是全國首家以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于今年3月起進行改擴建,展廳面積現有2000平方米,較十年之前新增加600平方米。今年也是國歌展示館開館10周年,十年來場館接待觀眾近百萬人次,成為“講述國歌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陣地
警言慎行對于我們來說是時刻警醒自己,而作為黨員,通過對黨風廉政建設的宣傳教育活動,圍繞依法行政工作的推進,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近日,參加山東省濰坊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學員到濰坊市廉政教育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洗禮,這標志著濰坊市廉政教育館正式啟用。
受近期上海及全國各地疫情變化影響,為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切實保障各位參展商、觀眾以及廣大與會業界同仁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中國環博會主辦單位經研判,決定將原定于4月20-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23屆中國環博會延期舉辦,展會最新舉辦時間將另行通知。
為宣傳展示錫林浩特市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錫林浩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正式開館。